世界衞生組織早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,全球有超過九成人每日都在呼吸受污染的空氣,報告亦指出每年約有七百萬人因空氣污染導致的疾病而提早死亡。報告反映出空氣污染已是全球人類面對的最大環境健康風險之一,輕則引致氣喘、咳嗽、胸悶,重則導致心臟病、肺癌、和其他嚴重呼吸道感染疾病等,可謂殺人於無形

粵港加強合作 減少區域煙霧
世衞於調查中收集逾四千三百個城市的數據並進行分析,發現全球多個地區仍處於高空氣污染水平,當中九成以上的空氣污染死亡個案,均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如亞洲和非洲。香港雖然作為一個先進城市,同樣面對空氣污染的威脅。本港的空氣污染類別可分為路邊空氣污染和區域性煙霧,路邊空氣污染的主要來自車輛的廢氣排放,而區域性煙霧則源於本港和珠三角地區的發電廠、海陸交通和工業排放。根據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《達理指數》,一八上半年因空氣污染而提早死亡的人數達八百六十七人,經濟損失達一百零四億港元。

環保署最早前公布的一七年空氣質素報告顯示,去年十三個一般監測站錄得健康風險級別屬「高」水平或以上的日數較一六年上升七成,可見香港空氣質素欠佳,嚴重威脅市民健康。香港經常受到珠三角地區空氣質素的影響,去年本港的臭氧濃度更創下十八年新高。事實上,臭氧並不是從污染源直接排出,當受到氣象因素影響,如日照時間長、氣溫較高及雨量較少時,均有利臭氧形成。當吹西北風時,珠江口積聚的臭氧將會吹至香港,而本港西面的地區如屯門、元朗會首當其衝。為解決區域性污染問題,除了要積極減少本地排放外,香港政府須與廣東省政府加強合作,蒐集更多空氣污染物形成及移動的數據作定期分析,並共同制定針對性減排措施,保障市民健康。

私家車成路邊空氣污染元兇
除了區域性污染,路邊空氣污染問題亦非常嚴重,環保署數據顯示,本港三個路邊監測站所錄得的二氧化氮濃度長期超出世衞標準,情況令人擔憂。回顧政府過去雖然落實多項政策措施去改善路邊空氣質素,例如分階段淘汰歐盟四期以前柴油商用車、加強車輛廢氣檢驗,收緊新登記車輛的廢氣排放標準等,但成效並不顯著,二氧化氮濃度仍長期高踞不下,當中的元凶正是失控無上限的汽車增長。

根據運輸署數據,目前登記車輛總數已接近八十四萬輛,近年主要增幅來自私家車,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首次登記私家車數目高達二十二萬輛,數量驚人,而且沒有放緩迹象。現時香港失控的車輛增長,導致繁忙路段經常出現交通擠塞,而違例泊車令擠塞情況進一步惡化,最終令路邊空氣污染愈來愈嚴重。

立法會於年頭通過提高交通違例定額罰款議案,新罰款於六月一日起生效,期望能加強阻嚇力。事實上,政府必須對症下藥,通過立法或經濟誘因去控制私家車的增長,例如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和牌費,並可考慮引入車輛配額制度,切實控制發牌數目,否則各減排措施的成效將完全被私家車的增長而抵銷。

空氣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,但大家有否想過我們每分每秒呼吸的空氣,已經成為全球人類健康的第四大威脅,僅次於肥胖、飲食不當和吸煙。世衞報告已給了全球人類一大警號,若我們不採取有效的減排措施去改善空氣質素,最終遭殃的只會是人類自己。

文章來源:星島日報